【校長專訪】農家出身試過賣雞為母豬接生 王少超校長:小學教育是成長關鍵

升學教育

發布時間: 2023/03/06 09:02

分享:

分享:

王少超校長愔起兒時農家生活:「上學前要幫爸爸賣雞,單車後座便會綁着一籠雞,到街市送完後便直接帶着空的雞籠回學校。」

在課室中教書的老師,和在醫院救助病患的醫護,雖各有專攻,事實上同樣是助人為本的工作,以生命影響生命。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的王少超校長,當初選擇做老師教學生,也是希望藉一己之力,及早幫助別人。從社工轉為老師,他始終不忘對人的關愛。

「我讀書時,周圍同學對我說:『你有啲好唔同嘅氣質!』我想是因為我在農村長大。」王校長說完即哈哈笑了出來,隨即續道:「是真的務農維生的家庭,小時候要落田種菜、用鋤頭鋤地,一直到20歲都在做,所以現在我手上的繭還在呢!」校長雀躍分享自己的童年歲月,更說到一件連他都覺得難忘的經歷。

「一開始是種菜,後來陸續開始養雞、鴨、豬,我還試過幫豬接生!」家中4兄弟姊妹,校長是大哥,只要課餘或假期,就要領着3個弟妹下田幫忙。「媽媽會分配大家的工作,每次弟弟都完成得比我快,不過若論品質,就是我更好。」說完更鬼馬笑笑補上一句。「最後一句是媽媽說的。」校長既是兄長,自然要擔負起照顧弟妹的職責。

校長自小幫忙各種農務,更因而有城市青少年不一樣的氣質,多了個「田園俊賢」的稱號。(受訪者提供)

「每天早上,3個弟妹一個尾隨着一個,和我一起走過一條條鄉村小路去上學,差不多要行約20多分鐘,但大家卻很開心,就像小時候卡通片中的飄零燕那樣,跳吓跳吓咁返學。」說起那些年的孩提生活,校長彷彿經歷了時光倒流,霎時充滿童心。

溪河撈蝦水塘練水

從小在自然環境中長大,遊樂場的規格注定和別人不同。「我們家住古洞再入一點,靠近馬草壟。那時我和弟妹會走落旁邊條河、水塘去撈蝦捉魚,當時的水很清澈;又會在田裏打筋斗,因為跌低的話不太痛,但就髒一點,全身沾滿泥;而且游水也是在水塘裏練出來的!」

幕天席地的童年日子,造就了校長熱愛大自然的人生態度。「上中學後開始去教會,人生有了信仰,對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更加讚歎,會爬上屋頂或騎樓,躺在上面看天、看星星,靜靜思考。」

校長娓娓道來的童年生活,純樸又美好,更讓他因此而在大學時得到一個相當詩意的花名。「他們都說我與別不同,我想可能是有陣『鄉下味』。」中學時校長到大埔王肇枝中學讀書,一星期五天從羅湖來回大埔,先踩單車,再接着坐當時的柴油火車,一趟上學路,光聽都覺得輾轉又漫長。

中華傳道會許大同學校的王少超校長,小時候要幫忙家中父母種菜養雞,因而熱愛大自然。(梁偉榮攝)

「有時要幫爸爸賣雞,單車後座便會綁着一籠雞,到街市送完後便直接帶着空的雞籠回學校。」後來考進香港大學,再難以每天往返,便在灣仔附近租了間「板間房」住。「我想多年來的『鄉下味』,再加上我當時經常背着枝結他,大學的講師便給我起了一個『田園俊賢』的別名。」

畢業後任職社福界

大學時讀社會科學,畢業後亦順理成章在社福機構工作,沒想到那段日子的經歷卻反讓他決定轉投教育,尤其是小學教育。「當時我工作的是一家精神復康機構,後來上司離任,機構打算栽培我接任,更資助我進修,自己也想着這樣發展。但後來工作上遇到不少衝擊,令自己開始思考真正想做的事。」工作上經常接觸精神病患者,不少更是需長期住院的重度患者,難以在社會上過原來的群體生活。

喜愛彈結他唱歌的他從背着結他的學生變成背着結他的老師,更發揮專長,經常帶學生練唱。(受訪者提供)

「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可能地緩解他們的情況。」後來更有一位表面沒有明顯問題的患者,年紀輕輕便自殺結束生命,令人惋惜。「自己開始想,可不可以早一點提供幫助,再早一點關心別人,而不是有問題時再去做緊急處理。」

教會工作6年萌教育心

從那時起,校長開始想到從事教育。「其實在畢業初期就有想過,那時在社工、教書、輔導這3個方向考慮。後來想起,自己早就開始『教書』了。」中學時加入教會,不久後校長更參與教會所屬小學的活動導師。「我連續6年都去幫忙,是那間小學每年暑假的生活營導師,一直至自己入行做老師為止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那6年的「客串」,讓他愈來愈肯定自己喜愛與小朋友相處、教導他們,彷彿是機會難得的「實習機會」。「那是一連6天的生活營,帶他們做各種活動,而且我更發揮自己的專長,就是專治各種小傷小痛。」校長笑言自己在鄉村長大,跌倒擦損等的事三不五時發生,都是自己照料傷口。「當有誰受傷或扭親,我就用爸爸教我的手勢去幫他們捽跌打酒。」

「雖然那些生活營只是每年6天,但那些小朋友中有些會加入學校的團契,在那6年的時間裏,我看得見他們的成長,也發現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和影響力,相信小學教育的力量,讓我決定離開社福界,轉投小學教育。」

記者:王嵐